• 论坛网址:https://db163.us(可微信分享)、https://0668.es、https://0668.cc(全加密访问)

交流 一个人的命运抗争,能否撼动系统性的僵化程序? (10人在浏览)

注册
2009-11-04
帖子
1,242
反馈评分
124
点数
101
    Android Chrome Mobile 122.0.6261.119
  • #1
武大不给撤销处分,肖妈告上法庭:985高校首次被学生母亲硬刚!
嘉嘉说事儿
2025-8-2 19:25
想想看,肖同学的经历像一部让人揪心的连续剧。仅仅因为在咖啡厅里的一次平常交谈(监控为证没有任何肢体越界),随后就被一通“敏感词汇”的分析和那份记过处分文件打下了烙印。最让人憋屈的是,明明处分单上他清晰地写下了“有异议”,也一次次按要求提交复查申请,三次申请,保卫处三次签收,却像石沉大海,杳无音信。


做母亲的怎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背着一个疑似“污点”的未来?肖同学母亲做了所有能做的“标准动作”:

她带着材料去了派出所,报案指控诬告。警方很认真,调了监控、查了通信记录、找了现场证人。最终,145号的《终止案件调查决定书》清清楚楚地写着:“无违法事实”。这几乎是法律层面最干净利落的澄清。

拿到这份决定书,肖母立刻用EMS把它和申诉材料寄给了武大校长信箱、学生处和纪委。时间是2025年1月5日,材料妥投了。按照常理,学校总该动一动了?结果,30个工作日的漫长等待后,校方那边一片寂静,连一纸回复都没等来。

普通人的耐心也是有限的。1月没消息,2月10日,肖母只能走向法院。在洪山区法院,她提交了那份指向明确的行政起诉状,状告武汉大学!请求很清晰:撤销处分、删掉档案里的记录、校方书面道歉。法院收了案,给了案号。

事情到这里本该明朗化了?校方的反应,才真正把这出戏推向了关乎高校治理结构的层面。

接到诉状,武大立刻召集了学生处、法制办、纪委、宣传部的人开会。这场会议的结论,成了后来校方所有应对的核心逻辑。他们的观点被浓缩成一句关键的话:“司法结论不等于校纪结论”。意思是,派出所说你没违法是你的事,学校有没有冤枉你是我的事。基于这个核心逻辑,学校拍板:处分维持!由法制办准备应诉。

2025年3月9日,在社会舆论(尤其是肖母曝光决定书和签收单引爆了300万阅读后)的压力下,校方发了个“情况说明”。核心两点:第一,“尊重司法结论”;第二,“但校纪处分是独立的”,对复议程序只字不提。这话听起来客气,细品起来却透着坚持——法律是法律,校规是校规,两码事。

等到4月15日洪山区法院正式开庭,矛盾彻底公开化。核心争论点就一个:学校的记过处分到底算不算可以被法院管的“具体行政行为”?原告这边举出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》第66条强调,拿到《终止案件调查决定书》这种关键新证据,学校就该启动复查。校方代理人的回答堪称“模糊艺术”——声称“复查程序已启动但未完成”。法官是明白人,直接要求校方7天内拿出“已启动”的证据。

4月22日,校方交出了一份文件试图证明自己启动了复查——《学生纪律处分复查申请表》。问题来了!这份表落款日期是2025年1月9日(恰在收到肖母EMS材料之后不久),但整份材料缺少一个关键信息:没有肖同学的签名!一个学生本人完全不知情、没参与的“复查启动”程序,它的真实性有多大说服力?

肖母立刻察觉其中的猫腻。5月6日第二次开庭时,她直接申请法院去调一个“王炸”证据:保卫处从2024年10月到2025年1月的全部会议纪要!目的是什么?就是要搞清楚那个1月9日的复查申请表到底怎么来的,学校内部对这个案子到底怎么讨论的。法院果断同意了。这份还没公开的会议纪要,会不会藏着更多“内部逻辑”?目前我们只知道法院正在看,择日宣判。

面对高校体系的巨大惯性,肖母选择了全方位的施压路径,绝不松懈:

虽然2024年底派出所因“无新的犯罪事实”给了《不予立案通知书》,但肖母没有放弃。2025年6月1日,她又一次尝试报警要求追究杨同学诬告责任。尽管结果仍是那张《不予立案通知书》,这行动本身就表达了坚决的态度。

2025年7月28日,就在行政案件悬而未决之际,肖母在同一个洪山法院扔出了第二份诉状。这次告的是杨同学本人,案由是名誉侵权。诉讼请求颇有点“象征意味”:索赔1块钱,核心诉求就是要求对方公开道歉!法院收了案,号也给了,这一招,直指最初举报带来的伤害。

“武大不撤处分,将追到底”——7月28日肖母在微博上发出这句宣言的同时,也把“武大不撤处分”这个话题顶上了2.1亿的惊人阅读量。公众的关注是她对抗庞大机器的重要力量。校方3天后(7月30日)的回应依旧是那四个字的官方模板:“依法应诉,尊重司法”。

在肖母不断向教育部信访后,教育部把压力转到了湖北省教育厅。2025年8月1日,教育厅工作人员终于有实质行动——打电话给肖母,通知已约谈武汉大学学生处,并要求武大7天内提交关于这事儿的详细书面报告。重要的是,这次通话被肖母做了公证录音!这是否意味着上级部门开始动真格监督?

此刻,洪山法院关于行政诉讼的最终判决尚未落槌。这份判决的分量,极重:

如果法院认定学校的记过处分属于应受司法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,且判决校方必须撤销:这将是一次里程碑!意味着高校习惯性封闭的“家规”运作模式,在法律审查面前需要做出实质性改变。高校自治的边界会被重新标定,“不得越法”的原则将在象牙塔里真正生根发芽。

如果法院驳回,认为处分属于高校内部管理权范畴,或认为程序“无误”(如采信了那份无签名的复查表):那等于宣告了高校内部管理存在一种“法外空间”——即使司法机关判定你无违法,学校档案里的处分依然可以成为伴随你一生的阴影!这种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割裂感,将成为制度性难题。

更不必说,那份悬而未决的名誉侵权案,那份教育厅督促下的武大报告,以及那份可能藏着关键信息的会议纪要……所有线索都拧结在一点:一个人的命运抗争,能否撼动系统性的僵化程序?

这场还在进行的“肖妈告武大”案,早已超越个人恩怨。它像一枚探针,扎进了我们教育体系内那层看似牢不可破的程序帷幕。帷幕后面藏着的是固守成规的惯性,还是勇于纠错的担当?答案,在洪山区法院的法官笔下,在武大的下一步回应里,也在所有关注教育公平正义的你我眼中。这场硬刚,刚的不仅是儿子的一纸处分,更是我们所有人对未来“程序正义”的期待值。

你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结局?评论区说说看
 
    Windows 10 Chrome 115.0.0.0
  • #2
**简化版**,保留了关键事件和逻辑脉络,方便快速了解这场案件的来龙去脉:
---
### 【事件简要回顾】
肖同学在武汉大学因一次咖啡厅的普通交流,被校方以“言语不当”为由记过处分,尽管监控显示无不当行为。此事让他母亲非常不满,多次申诉无果,最终走上法律途径。
---
### 【关键时间线】
* **2024年末**:肖母向警方报案,警方调查后认定“无违法事实”,出具《终止案件调查决定书》。
* **2025年1月5日**:肖母将该决定书等材料寄给武大校长信箱、学生处和纪委,无回复。
* **2月10日**:肖母向洪山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,要求撤销处分、删除档案记录、校方道歉。
* **3月9日**:舆论发酵,阅读量达300万,校方发布声明,坚持处分,强调“司法结论不等于校纪结论”。
* **4月15日**:法院开庭,要求校方提供“已启动复查”的证据。
* **4月22日**:武大提交的“复查申请表”缺乏肖本人签名,真实性受质疑。
* **5月6日**:法院同意调取校内会议纪要,查清处分决定是否合规。
* **6月1日**:肖母再次报警追责举报者杨同学,仍被驳回。
* **7月28日**:肖母再度提起**第二场诉讼**,这次是名誉侵权案,要求杨同学道歉、象征性索赔1元。
* **8月1日**:在肖母持续施压下,教育厅出面约谈武大,要求提交书面说明。
* **目前**:法院尚未作出最终判决。
---
### 【案件焦点】
* **处分是否属于“具体行政行为”**:若是,法院可要求学校撤销处分。
* **校方“复查程序”是否真实启动**:若那份“无签名复查表”不被采信,校方程序将被认定违规。
* **高校是否可以在法律判定无违法的情况下,仍保留对学生的处分记录?**
---
### 【意义与影响】
这场母亲对高校的“硬刚”不仅关系到肖同学的个人命运,更挑战了高校内部“程序自治”的边界。如果胜诉,可能推动“高校处分必须接受司法审查”的制度改革;若败诉,可能坐实高校可“凌驾于法律之外”独立决定学生命运,引发更大争议。
---
### 【一句话总结】
肖母为儿子讨公道,状告武汉大学,推动一场关乎“教育公平与程序正义”的风暴,社会关注持续升温,判决结果或成高校管理与司法审查关系的标志性事件。
 
    Android Chrome Mobile 122.0.6261.119
  • #3
【事件简要回顾】
肖同学在武汉大学因一次咖啡厅的普通交流,被校方以“言语不当”为由记过处分,尽管监控显示无不当行为。此事让他母亲非常不满,多次申诉无果,最终走上法律途径。
---
你有毛病吧?! 事件是这样的吗?
 
    Android Chrome Mobile 122.0.6261.119
  • #4
杨景媛的问题越挖越多,武汉大学该回应了
萧武
2025-7-31 10:12
已关注
武汉大学诬告男生性骚扰的女生杨景媛继续被网友挖掘,发现她持有一张中国银行长城银联公务IC卡白金卡,而这种卡只有公务人员和大型国企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才能拥有和使用。

网友质疑,如果这张卡是她本人申请的,那么银行涉嫌违规;如果她的卡是父母的卡的副卡,也可能涉嫌非法套现。

在杨景媛最早曝光男生骚扰她的时候,网上曾出现过大量关于男生本人的个人信息,其中就曾包括男生是权贵家庭出身之类的信息。但现在网友发现,男生只是普通家庭,而杨景媛本人的家庭很不普通。

而在武汉当地法院判决结果公布之后,男生沉冤得雪,但杨景媛非但毫无悔改之意,而且变本加厉,在网上声称,反正法院不想让她活,那就都不要活了。

随后,她就将男生的相关信息全部公布在了网上,包括个人电话和家庭住址等。

此外,昨天有网友发消息称,他因为到武汉大学抗议杨景媛诬告的问题,被当地相关部门上门劝诫,并警告他,不要因为他行使正当权利而妨碍他人的权利。

此前,她的论文经过网友大量比对,发现存在严重的抄袭和造假的问题。如她在论文中提到的数据和图表,带有很明显的AI制作痕迹,数据引用和分析也非常不严谨。

因为武汉大学对此事始终不作回应,还有网友呼吁查阅该校领导发表的论文,是否存在抄袭等学术不端的问题。甚至有网友说,应该向各种相关渠道举报该女生,包括她正在读博的香港浸会大学、美国移民署等。


而香港浸会大学对此已经做出回应,显然比武汉大学态度更为积极。也有媒体对武汉大学提出批评,认为武汉大学不应始终保持沉默,而应该更加积极回应舆论关切。

杨景媛本科学校来源也被网友发现,一开始说是西北师范大学的一个学院,但后面又有网友指出,她并非那个学校的毕业生,而是一个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,也就是三本。

从一个三本院校保研到武汉大学这样的名牌985院校,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,不仅需要特别优秀,而且可能需要场外资源加持才能做到。

她在武汉大学就读期间,曾以学姐身份回到西北师大附中参加活动,但实际上她本人与该校毫无关系,高中也不在该校就读。西北师范大学附中是甘肃省最好的高中之一。

杨景媛本人在网上多次发表女拳言论,也引起网友关注,甚至有人发现她在某些平台回复网友评论时直接表示,她就是要故意冤枉这个男生。

事发时杨景媛已经在读研,而男生则是刚上大一的新生,据其母亲在网上发声所说,从小对他管束甚严,所以他社会经验较少,应对这种在公众场合吵闹起来的场面完全没有任何经验。

男生本人也在调查问询中表示,他从上大学开始就想要以后保研,所以很怕事情闹大之后,学校给了处分,就会影响他保研,从而写下了那封被迫自诬的道歉信。

此事也让一些家里有男孩的家长心惊胆战,有人甚至认为,要改变以前的观念,不能再在公共场合总是对女性谦让,遇到性相关的指控的时候,必须要以首战即决战的姿态,针锋相对,全力反击,丝毫不留余地。
 

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

后退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