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哥兄弟
荣誉主席
- 注册
- 2008-10-30
- 帖子
- 4,755
- 反馈评分
- 573
- 点数
- 191
2009-09-05 | 余秋雨才是最牛魔术师 昨晚在网上与一个朋友聊天,他问,到底谁是当今中国最牛的魔术师。我立即打出一个名字――“余秋雨”。对不住刘谦了,我真的觉得你玩魔术不如余秋雨,人家才是玩转“千机变”,炼成“百变金刚”。既玩“魔术”,又装“大师”,当然是最牛魔术师。
“大师”以前说得太多,这回就只说变魔术。最近,都江堰三所学校的“秋雨图书馆”开馆,让余秋雨满面红光。他第一时间捎来了“感谢信”召告天下,其中就有这样大言不惭的原话――“用我所捐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来建设3个学生图书馆”。这里面就包含着余大师玩魔术的无限玄机。
余秋雨真不亏是当代玩弄文字的绝顶高手。那一句“我所捐的50万元”,说起来脸不红心不跳。问题是,余秋雨给这些图书馆捐助的只是图书与相关设备,据说总价大约有50万。魔术师的功力就体现在这种偷换概念之上。余秋雨把“价值50万元的物品”直接等同于“50万元”,一下子就能转移公众视线,欺骗公众眼球,让他在背后偷着乐,不是都说我没“捐款”吗,我现在就公开说捐了钱,你能怎么着?
偷换概念的确太能够迷糊人了,要知道,把概念说清楚,是很枯燥也很费力气的事。比如,“价值50万元的物品”与“50万元”,两者的不同之处,实在太复杂。余秋雨其实也一直在制造这样的“批评障碍”,来遮住其虚伪的真面目。不过,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现在有很多人质疑余秋雨捐的那些书不够优质,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,可能是长期积压的库存品。他很可能是在以“打折兼吆喝”的姿态,来制造一个“捐款50万元”的假象。
再说余大师的偷天换日。余秋雨陷于“捐款门”争议太久了,他一直也没有拿出有效证据进行正面回应。直到前几天,余秋雨才公布捐赠清单、部分捐赠图书名称,而三所学校签署的接受日期均为8月28日。对此,文化批评人王晓渔先生日前就说,余秋雨此次行为不过是一次“亡羊补牢”。匆匆“补牢”不能证明未曾“亡羊”更不能证明“亡羊”纯属谣言。也就是说,早就标榜自己已经“捐款”余秋雨,这回不过是玩了个“时间差”,这种偷天换日的本质,恰恰就是“自证不清白”。
很多人都对“秋雨图书馆”那几个硕大醒目的字样,感觉很别扭,很闹心。想想也是,余秋雨捐的那些书,被分到三家图书馆后,如果找个房间命名为“秋雨图书室”,可能更贴切些。易中天先生也说,盖图书馆的钱如果是余秋雨出的,冠名就没问题。如果是公款,是花纳税人的钱,恐怕就要查一下“有关规定”了。易中天还戏谑地说,除非这里的“秋雨”二字,不等同于“余秋雨”,只不过是“石破天惊逗秋雨”之类的“诗意”。
于是,我就很想请教一下深懂“诗意”的散文大师余秋雨,“秋雨图书馆”中的“秋雨”,到底是你的赫赫大名呢,还是什么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的诗意呢?说实话,我从余秋雨对冠名欣欣然接受的表情上,看不到任何诗意。曾经宣称“以一个人的力量独资为灾区捐建三所图书馆”的余秋雨,其实就是使出偷梁换柱的绝招,来让公众产生幻觉,认为盖图书馆的钱就是他余秋雨出的。
余秋雨终究是没有出钱的。在他的魔法中,以“秋雨”命名的三座图书馆,只能由他捐赠的那三万册书以及那些设备砌起来的,只是不知道余大师在把书变成砖头的时候,有没有考虑抗震能力的问题呢?余大师施展这番偷梁换柱的神通,既玩得自己有面子,又玩到公众心儿跳,当然就是最牛魔术师了。
大地微凉
“大师”以前说得太多,这回就只说变魔术。最近,都江堰三所学校的“秋雨图书馆”开馆,让余秋雨满面红光。他第一时间捎来了“感谢信”召告天下,其中就有这样大言不惭的原话――“用我所捐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来建设3个学生图书馆”。这里面就包含着余大师玩魔术的无限玄机。
余秋雨真不亏是当代玩弄文字的绝顶高手。那一句“我所捐的50万元”,说起来脸不红心不跳。问题是,余秋雨给这些图书馆捐助的只是图书与相关设备,据说总价大约有50万。魔术师的功力就体现在这种偷换概念之上。余秋雨把“价值50万元的物品”直接等同于“50万元”,一下子就能转移公众视线,欺骗公众眼球,让他在背后偷着乐,不是都说我没“捐款”吗,我现在就公开说捐了钱,你能怎么着?
偷换概念的确太能够迷糊人了,要知道,把概念说清楚,是很枯燥也很费力气的事。比如,“价值50万元的物品”与“50万元”,两者的不同之处,实在太复杂。余秋雨其实也一直在制造这样的“批评障碍”,来遮住其虚伪的真面目。不过,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现在有很多人质疑余秋雨捐的那些书不够优质,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,可能是长期积压的库存品。他很可能是在以“打折兼吆喝”的姿态,来制造一个“捐款50万元”的假象。
再说余大师的偷天换日。余秋雨陷于“捐款门”争议太久了,他一直也没有拿出有效证据进行正面回应。直到前几天,余秋雨才公布捐赠清单、部分捐赠图书名称,而三所学校签署的接受日期均为8月28日。对此,文化批评人王晓渔先生日前就说,余秋雨此次行为不过是一次“亡羊补牢”。匆匆“补牢”不能证明未曾“亡羊”更不能证明“亡羊”纯属谣言。也就是说,早就标榜自己已经“捐款”余秋雨,这回不过是玩了个“时间差”,这种偷天换日的本质,恰恰就是“自证不清白”。
很多人都对“秋雨图书馆”那几个硕大醒目的字样,感觉很别扭,很闹心。想想也是,余秋雨捐的那些书,被分到三家图书馆后,如果找个房间命名为“秋雨图书室”,可能更贴切些。易中天先生也说,盖图书馆的钱如果是余秋雨出的,冠名就没问题。如果是公款,是花纳税人的钱,恐怕就要查一下“有关规定”了。易中天还戏谑地说,除非这里的“秋雨”二字,不等同于“余秋雨”,只不过是“石破天惊逗秋雨”之类的“诗意”。
于是,我就很想请教一下深懂“诗意”的散文大师余秋雨,“秋雨图书馆”中的“秋雨”,到底是你的赫赫大名呢,还是什么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的诗意呢?说实话,我从余秋雨对冠名欣欣然接受的表情上,看不到任何诗意。曾经宣称“以一个人的力量独资为灾区捐建三所图书馆”的余秋雨,其实就是使出偷梁换柱的绝招,来让公众产生幻觉,认为盖图书馆的钱就是他余秋雨出的。
余秋雨终究是没有出钱的。在他的魔法中,以“秋雨”命名的三座图书馆,只能由他捐赠的那三万册书以及那些设备砌起来的,只是不知道余大师在把书变成砖头的时候,有没有考虑抗震能力的问题呢?余大师施展这番偷梁换柱的神通,既玩得自己有面子,又玩到公众心儿跳,当然就是最牛魔术师了。
大地微凉